民革省委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推进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全域旅游新业态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省十分重视“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工作。2018年5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将“旅游业态全域融合”列入重点任务,加强体育健身、体育赛事、体育场馆与旅游开发的关联互动,开发体育旅游路线和产品,打造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成为一项重要内容。2019年5月,省政府出台了《江西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提出实施资源大融合行动,鼓励和支持体育等领域大型企业进入旅游业,融合各领域经营资源发展新兴旅游业态。
2020年1月,省体育局、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印发了《江西省体育旅游发展规划(2020-2025)》,出台了山地户外运动、冰雪运动、航空运动、水上运动等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完善体育产业相关政策。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培育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市场主体,创建省级体育产业基地25个。大余县丫山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庐山西海射击温泉康养运动休闲小镇、婺源县珍珠山乡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等体育特色小镇加快发展。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江西网球公开赛、玉山中式台球世锦赛、玉山斯诺克世界公开赛、南昌国际马拉松赛等国际品牌赛事影响力不断扩大,带动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登山步道、骑行道等体育旅游场地设施建设,促进全民健身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以“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体育旅游博览会”等为平台,加大宣传和推介力度,不断提升我省体育旅游产业影响力和知名度。2020年4月,“江西-重走长征路寻找初心之旅”被中国旅游报社评为“疫去春来 江山多娇”全国百条精品主题旅游线路。
下一步,我厅将继续加强和省体育局等有关方面沟通协调,继续推进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全域旅游新业态。
一、注重培育市场主体
继续抓好国家和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创建工作,加强引导和指导,强化示范引领,吸引各类市场主体参与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推动产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打造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集聚发展格局。立足生态优势,坚持突出特色,深入谋划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新思路、新抓手,强化体育部门在赛事资源、体育设施建设、运营平台搭建、人才培养等方面保障力度,促进体育与旅游、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特色小镇特色产业更加聚焦、发展要素更加集聚,将大余县丫山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庐山西海射击温泉康养运动休闲小镇、婺源县珍珠山乡等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打造成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载体。
二、扩大体育旅游设施供给
加强体育旅游设施建设,重点推动百万公里健身步道工程项目建设,推动健身步道与旅游、文化、森林康养等产业互动融合、相互促进,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体育旅游产业发展。鼓励全省各地加大对山地户外营地、自驾车房车营地、运动船艇码头、航空飞行营地等特色健身休闲设施建设,满足多样化、多层次体育旅游消费需求。
三、丰富体育旅游新业态
立足我省山水资源优势,以汽摩、山地户外、冰雪、航空、水上等健身休闲项目为抓手,大力开发具有江西特色和产业特点的体育旅游产品和项目。整合我省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鼓励各地打造特色鲜明、产业融合度高的体育旅游精品景区、精品线路和旅游目的地。
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配套完善标准体系,逐步健全体育旅游安全风范、风险预警、紧急救援体系,开展《山地户外运动安全管理规范》、《水上休闲运动安全运营管理规范》等地方标准编制工作。加强人才培养。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置体育旅游相关专业和课程。鼓励退役运动员投身体育旅游产业。坚持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方向,继续利用好“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平台,做好精品体育旅游项目的参展和推介工作,推动市场主体和新兴业态发展。
十分感谢贵委对体育旅游产业的关心和重视,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宝贵意见,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关注和支持。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0年7月1日